炒股杠杆配资平台 清新青年入选广东民间文艺青年“优才计划” 因瓷归乡 为瓷铸魂

发布日期:2024-09-22 22:20    点击次数:110


炒股杠杆配资平台 清新青年入选广东民间文艺青年“优才计划” 因瓷归乡 为瓷铸魂

立春,万物破冰而生。薄冰化水,自天台县苍山北麓,经宁海县桑洲镇穿村而过,向东注入三门湾。溪流两侧高山植被覆盖,水流清澈见底,故名清溪。但因流域丰枯不均且缺乏大容量水库调节,洪涝和灌溉问题长期困扰着居民的生活。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炒股杠杆配资平台,农发行宁波市分行送去了金融活水。2022年8月,该行向清溪水库投放政策性金融工具5.33亿元,保障了项目前期资金需求,同年12月,获批农发基础设施基金配套贷款5.5亿元,助力宁海打造集供水、防洪、水环境优化、灌溉及发电等综合利用为一体的水利工程。惊蛰时,不甘沉睡的愿望破土而出,看高峡出平湖,更是另一番湖光山色,春色从此分,春意至此浓。

  8月15—22日,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广东民间文艺“青年优才”计划培养项目(以下简称“优才计划”)第一期培训班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举办,从事陶瓷行业的清新青年麦梓熙脱颖而出,成为本期清远市唯一入选该计划的学员。

  刚刚结束培训,麦梓熙又马不停蹄踏上旅程。下一站,是潮州,她要实地探访两名同学的潮绣和手拉壶项目。“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各自推广自己的文化,大家都觉得很有兴趣,这次过去一是为了取经,二是为了探讨互动发展的可能性。”

  因陶瓷返乡,麦梓熙立志讲好发展故事,推动石坎陶瓷重振辉煌。以青春为名,她一边出发,一边在路上,用自己的行动为清新乃至全市的民间文艺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江绮雯

  95后“瓷三代”

  放弃一线城市高薪工作创业

  清远陶瓷文化历史悠久,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清远陶瓷曾远销省内外及东南亚国家,享有“江西名瓷,清远土碗”的美誉。位于清新区龙颈镇的石坎片区,作为清远陶瓷的发源地,鼎盛时期拥有高达300家陶瓷作坊及工厂,一度被誉为“清远瓷乡”。

  麦梓熙的家庭与石坎陶瓷的历史息息相关。她的外公正是石坎人,外婆曾是清远瓷厂的一名工人,而母亲自一岁起就在瓷厂的托儿所长大。尽管到了麦梓熙出生的年代,石坎陶瓷的发展已不比当年,但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陶瓷文化早已融入了她的成长日常。“自己从小比较爱好传统文化,而且妈妈后来也是从事非遗工作的保护,自己也会接触更多这个领域的前辈,在逐渐深入了解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是不断加强的过程。”

  2018年,在杭州就读大学期间,麦梓熙收到学校的课程任务,需要利用假期完成一个社会实践调研,题材内容自定。让人意外的是,麦梓熙并没有选择和自己贸易专业相关的题材,反而是选择了陶瓷文化内容。“因为自己兴趣还是在传统文化,想到自己家乡也曾有‘瓷乡’之称,有这个资源在身边,所以当时就和几个小伙伴组了队。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主动地和陶瓷产生联系。”

  毕业后,麦梓熙选择回到家乡,与母亲一同从事石坎陶瓷的传承工作,主要通过“口述史”的形式挖掘和记录石坎陶瓷的历史。在探访的过程中,麦梓熙一次又一次被陶瓷文化和匠人精神所打动。“其实我们去找的老前辈,有很多已经是年纪很大了,记忆力也不是特别好,但是只要讲到陶瓷相关,他就可以给你讲很多故事,神采奕奕,眼里有光。”

  随着工作的开展,“推动石坎陶瓷发扬光大”的念头不断在麦梓熙的心里扎根生长。她也逐渐认识到,目前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清远陶瓷文化,麦梓熙决定走出去,去看看别人的经验做法,去学习系统的传承与创新之道。

  2021年,她入职深圳一家日用陶瓷行业头部企业,从基层岗位做起。“其实最开始很低工资的,但是我有一个很强烈的信念在支撑着,就是我希望有一个平台,可以让自己可以快速成长。”

  运营公众号、参与市场推广、负责品牌塑造……两年多的时间里,麦梓熙迅速汲取营养,不仅掌握了企业的运作机制,还学会了如何进行管理,以及理解了市场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在这段经历中,一方面,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经营者思维’,知道企业是怎么运作的,需要怎么样管理,每个部门的职能是什么。另一方面,慢慢摸索着市场需要怎么样的产品,我们在讲述品牌故事的时候要注重什么,赋能价值特别重要。”麦梓熙表示,这段从业经历弥足珍贵,是她得以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

  2023年9月,麦梓熙辞去一线城市的高薪工作,返回家乡投身于振兴当地传统陶瓷产业的事业中。“可以说石坎陶瓷就是我当初去深圳的原因,那现在我觉得是时候了,应该回来继续做这个事情。只有回归传统,才能让这份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麦梓熙坚定地说,既然选择了方向,就应该一如既往地沿着路勇敢前进。这是她的人生选择,也是95后青年追梦的解题方式。

  本期全市唯一“优才”

  品牌故事讲述渐入佳境

  2024年3月,参加全国工艺品交易会;4月参加香港国际授权展;5月底,第二十届文博会在深圳举行,石坎陶瓷作为地方代表跟随清远组团首次亮相,在“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上占据一席之地……

  回到清新后,麦梓熙加入创业团队,现任清远中宿窑陶艺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宿窑”)总经理。抢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在地方各级政府、海珠驻清新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领导与支持下,麦梓熙与团队积极投身于各类展会,为石坎陶瓷这一传统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她表示:“每一次参展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不仅要展示石坎陶瓷的美,更要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各界共同努力下,石坎陶瓷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一定提升,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

  在今年春季的茶博会上,石坎龙窑烧制出来的“柴烧杯”以其拙朴自然的气质吸引了不少客商,其中,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客商对这款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麦梓熙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的展位其实不算显眼,但这位老板还是被我们的‘柴烧杯’所吸引了,出于对南方的茶文化的兴趣,她希望能将这种独特审美的产品引入当地,与北方旷野的风格形成一次文化的碰撞。”

  为了表达友好和感谢,麦梓熙当即送出了一套“柴烧杯”。这次交流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也为双方未来的跨地域合作奠定了基础。

  两个月后,麦梓熙收到了这名客商的回复。对方表示,“柴烧杯”的使用体验非常好,尤其在于当地“大口喝酒”的文化中得到展示——浓烈白酒在小小的“柴烧杯”中竟变得醇香顺滑,口感更甚,因此希望能够与石坎陶瓷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打造一家具有特色的茶馆,并委托中宿窑全权负责茶馆的设计与配套工作。

  喜人的消息陆续传来。中宿窑围绕清远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推出的陶瓷周边受到市场好评;陶瓷作品“梵音杯”荣获2024年广东工艺美术“岭南工匠杯”创作大赛铜奖;麦梓熙入选第一期广东民间文艺“青年优才”计划。

  据了解,“优才计划”于2024年至2033年举办,分五期培养和推出100名锐意创新、富有潜质、勇攀高峰的广东民间文艺青年人才。第一期培训班聚焦民间工艺美术领域,来自全省各地20名优秀青年民间工艺工作者参加培训。

  通过培训班,麦梓熙看到了石坎陶瓷与其他项目合作的更多可能,同时也看到了石坎陶瓷不足。“我们做得还不够精美,所以技改升级成为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麦梓熙及其所带领的团队特邀请上海传统陶瓷研究中心主任谢秀图、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法根及青瓷工艺大师刘益权等专家学者就石坎陶瓷提质发展问题从材料到技术等层面做深入指导。通过专家分析和数据比对,发现石坎瓷土纯度高,陶土含铁量高,甚至比很多陶瓷产区的“天赋”表现得更好,具备发展高端日用瓷的可能性。更值得一提的是,石坎陶瓷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石灰釉”的相关技法,这使得当地的陶瓷成品更显古朴韵味。

  在专家的帮助下,当前,石坎陶瓷精细日用瓷第一窑已经烧制出炉,藕遇杯、竹节杯、宋式粉盒等纷纷亮相,温润青色,典雅精致。以此为契机,石坎陶瓷加速迈向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精细化的高端陶瓷发展时代。

  据悉,地方各级政府、海珠驻清新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目前正着眼于石坎陶瓷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研学之旅和产学研选才计划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争取在年内通过举办“开窑节”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广石坎陶瓷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

  一边传承传播石坎陶瓷,一边创新发展非遗文化,“忙碌”成为了麦梓熙的工作日常,但她却乐此不疲,甘之如饴。被问及回乡创业是否曾经有过后悔念头,麦梓熙笑着回答,分享自己的“心灵鸡汤”:“虽然前方充满未知,但是总体来说,值得期待。起码在我个人层面,自己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值得的,都在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事。”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麦梓熙坚信,只要努力不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爱上石坎陶瓷。

  本版统筹贺欢炒股杠杆配资平台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